复旦董秘班开课

dav

首先要感谢公司董事长黄海弟先生出资为我报名“企业上市与董秘实务课程”。为避溜须拍马之嫌,此处省略赞扬之词500字。

在上课之前,我在心里准备过一份自我介绍,大致是讲自己作为班里学历最低的、年纪最轻的学员,希望各位老前辈多多关照。和同学见面以后,才发现都是年轻的面孔,大多来自中小民营企业(甚至有事业单位和高校)的其他岗位,大家都是抱着了解+学习的心态来上课的。

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明星同学,来自美都海创锂电公司生产部门的班组长吴海军同学(上图一排右三)。我们班上所有人记住的第一个名字可能是安大略,但是记住的第一个人绝对是吴海军。吴总以他饱满的正能量和风趣的口才,在微信群和第一次聚餐中,俘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,也更加加深了大家对吴总本人、吴总公司甚至吴总老板的了解。

我和我身边的同学都认为,这种能力绝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的,是一种超能力。在生产工作中,他仅有高中的学历,却能够管理“2博士、2硕士、3本科”的豪华高配班组;他跟着老板一干就是十余年,他说的十句话里有九句有“我们老板”,甚至撞坏了宾利,老板还送他一台宋;他能够带动气氛,化尬为乐,主动包揽班主任的工作,为同学思前想后。我认为吴总止步大学,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又一次失败。

当然,班里的其他同学也都非常有趣,待有深入了解后,再和大家分享。

下面说说课程。总共上课八次,每次周末两天9:00-17:00,看到这样的课程安排一开始大家应该和我想法都一样,觉得是社交为主、上课为辅。不知道是不是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下马威,实际上我们第一节的课程《会计政策在投融资业务中的应用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非常非常非常困难,尤其是非财会专业。刘浩教授在上课时明显已经有选择性地讲解,对于晦涩难懂也不常用的部分都直接跳过,厚厚一本讲义,实际上讲到的只有1/3不到,班上估计只有做财务外包的专业人士陈梅同学能够跟上老师的思维。难归难,刘教授还是考虑到大家的基础,花了很多精力用通俗易懂的概念,帮助把宏观的框架搭建起来。

分享几个我比较深的体会:

一是价格,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,但是实际上由于市场中信息的不对称,价格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价值。价格本身能够传递信息,能够传递真实的信息,也能传递被曲解的信息,对于上市公司,股价就包含着公司的所有信息,之所以股价会波动,就是因为有关公司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,意见出现了分歧,股价也自然出现分歧。这也引出了“柠檬市场”的概念,所以信息披露对市场的有效性至关重要。

二是多元化公司在中美两国的不同表现。由于对市场的种种干预措施,造成了中国企业间交易成本的提高。而能够整合相关行业上下游的多元化公司,能够将交易成本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消化(前提是管理成本低于交易成本),因此在中国多元化的公司往往能获得溢价。但是在美国的自由市场中,企业间交易成本很低,多元化企业的管理成本高于交易成本,因此大而全的巨型企业只能获得折价。这也解释了,在A股题材炒作中,为什么概念多的个股涨势要远好于专而精的行业巨头。在我的自选中,既做纸浆又做纸板的景兴纸业、既做LED又做造亮工程的利亚德、既做渔业养殖又做渔场光伏的顺威股份等等整合产品上下游的公司,都能印证这一理论。

还有很多会计上巧夺天工的手段有待理解,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
 

4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